Another RayJune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小记

让我们一起展开面向未来的思考。
本篇文章是著名博主阮一峰的博文摘录。原文地址

旧世界的崩塌

谈工作岗位的缺失

当然,新技术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但是这次似乎与上一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大量工厂职位不一样,信息技术革命创造出的职位,远远小于它消灭掉的职位。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它们的技术目标就是不需要人的参与!

人类社会究竟走向哪里:忍受现实的不平等,还是在虚拟中重构平等?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扑朔迷离,令人琢磨不透。

技术带来了现代化生活,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别的不说,眼下的危机就是,短期内就会有大量失业出现,许多人将变得毫无用处。

“技术造成的人力精简,将在今后5年内,导致全球发达国家失去710万个工作岗位,但在科技、专业服务及媒体领域,将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两相抵销之下,未来五年内,将会净损失5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以行政工作与白领阶级为主。” —- 摘自世界经济论坛《未来的工作》,2016

谈互联网+

“互联网+”从某个方面说,就是使用互联网技术取代一部分人力,更便宜地服务更多的顾客。

谈安全的工作

世界上有没有安全的工作?

公务员可能比较安全,因为这个职业改变得很缓慢,而且没有技术升级的压力。医生和律师,也比较安全,因为对于这些行业,经验很重要,但技术正在把它们的成本降下来。厨师和物流,也是比较安全的行业,因为烧菜机器人和送货机器人,实现成本很高,人力实现比较便宜,暂时不会被取代。但是低端的厨师和物流是纯粹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没有进入门槛,供给非常大,拿不到高工资。

最终来说,人类社会的就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终生职业”越来越少了。每个人都应该尽早打算,如果明天你的职业消失了,你该怎么办?

谈有没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工作

那么,有没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是计算机无法学会的?答案是有的。

作家吴晓波把难以被机器替代的能力,称为“柔软的能力”。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这样的能力。

(1)人性化和人格魅力。机器提供的服务是没有人性的,也不会有人格魅力,更不会感动人心。这注定了,有些感受是机器无法提供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老奶奶在街上突然摔倒了,你会感到心痛和惊慌,要是一台机器突然故障了,你大概不会对机器产生同情心。所以,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人性的人,在计算机主导的时代,是有优势的;相反的,一个没有个性、人云亦云、千面一律、会消失在流水线上的人,则天然具有竞争劣势。

(2)创意。计算机只能根据算法,做出下一步行为,没法超出算法的范围。这意味着,只要掌握了算法,就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举一动。人类则是难以预测的,常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机器最难以与人类竞争的,就是创造力。目前,还没有一种软件,能够写出一部人类爱看的小说,估计将来也难有。另外,科学家曾经有过争论,计算机会不会“顿悟”?目前看上去,大概也是不会的。

(3)决策和领导力(即企业家能力)。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说过,生产力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资本劳动力,就是企业家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团结所有资源,创造出超额利润,最典型的就是乔布斯那样的人物。计算机没有办法团结领导一群人,齐心协力完成一个使命。

作为个人来说,人生规划的时候,应该尽量发展这些能力,才能避免与机器“抢工作”。

谈大学的弊端

读大学没用?

一个是传授的知识老化,另一个是极其浪费学生的时间。

如果不能学会机器无法替代的技能,那么读不读大学,对你将来的收入不会有太大影响。

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

这种情况下,大学应该教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现在根本还没有出现。因此,大学只能重点教基础类课程,而且各个方向都必须教到,因为不知道学生将来会用到哪个方向的东西。这样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的各种基础知识,其中许多对人生来说是没用的。学生常常感叹,考试一结束,有些课程这辈子再没有用到的机会了。

更糟糕的是,学生的培养计划,都是一些二三十年前毕业、然后一直待在大学里、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的人制定的。他们的知识和思维早已过时了。这样的人指定你应该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你学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

大学==学术

理论上,一个人只要接受了中等教育,就可以进社会了。大学的本意是为那些走学术生涯的人开设的,后来慢慢变味了,以至于现在社会上居然有一种说法,”大学是素质教育“。不是这样的,任何时间地点,你都有机会提高素质。

注意

注意,我不是说知识无用,而是说知识(尤其是非学术的知识)不一定要通过大学获得,通过互联网一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更高效和便宜。

谈远程办公

也许不是

也许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远程办公,有些经常需要开会的人就不适合。但是,很多办公室的员工是不需要一天到晚都呆在办公室的,即使每周只安排一天远程办公,也能让这些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更平衡,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提高生产率。

自我驱动

“经济组织方式正在发生变革,那种在固定时间把人集中在固定场所的传统工作方式将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的方式所取代。资本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是,人是懒惰的,因此雇员们需要被严格管理,于是他们被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做着无聊的重复劳动。这套管理和企业组织方式在知识和创造力时代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驱动的状态下才能拥有最大的创造力。”

人生的B计划

谈雇佣制度

当代社会的基础,就是雇佣制度。老板雇佣工人,组织生产。

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成为社会的默认形态。今天,有人问你干什么工作,其实就是在问,谁雇佣了你?人们已经默认,工作就是雇佣,雇佣就是工作。

雇佣制度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制度:对资方有利,对劳方不利

资方和劳方的利益是对立的:工人少拿一点,老板就多赚一点。这一点并没有问题,利益分配总是这样。

雇佣制度的真正问题是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做出决策的总是资方,劳方只有被动接受资方决策的命。也就是说,老板说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这才是问题。考虑到老板可以从你的损失中获利,就更显出这个制度的缺陷了。

谁离开了都无所谓

首先,一个优秀能干的员工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凡事都有双面性。现在这个社会,人才流动很快。能力强的、聪明的人,虽说给公司带来不少利益,但是做几年就远走高飞的情况非常多。他们的离开就会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缺口,很多地方都要好久才能补上,公司的元气大伤。

公司发现,他们不能太依赖人才,而应该让人才依赖公司。管理层的最终作用,就是让谁离开了都无所谓,公司都能正常运作。所以,大公司把各个部门划分得很细很细,每个人负责的东西很单一。这样一来,每个员工“术业有专攻”,效率上去了,经验积累了,而且公司的运作就会流程化。

一旦流程化,员工的工作就变得很单调了,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在里面。什么创意、可靠性、稳定性等等,都有专人做了,你就只需要按照手册,做好你那一份事情就可以了。最后,对公司来说,就是谁离开了都不重要了。规模越大的公司,往往分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就越低,反倒是小公司需要多面手。

谈离开制度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离开这个制度的。而且,在这个制度中,还是有可能成功的,进而顺利地毕业,从劳方摇身一变成为资方。

因此,建议是如果你在大公司工作,就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不要以为进大公司就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在大公司里面,想要技术上有造诣,工作经验的积累只是一方面,真正的突破要靠自己业余深造!不然,路就会越走越窄,公司迟早会让你来承担成本,通过摆脱你来降低成本。

谈骡子

骡子只是施工队的工具,跟锄头或者扁担没有本质区别。但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活着不是为了被动地被他人使用,而是应该要有自己的价值

我觉得,人应该过一种有乐趣、有追求、自己做主的生活,而不能像骡子那样被推着走。

选择(兴趣和热情)

你应该选择,那些让你产生最大兴趣和热情的职业。因为未来所有行业,低端的、低技能的岗位都会被机器取代,只有技能最强、最有创造性的人不会被淘汰。兴趣,也只有兴趣,才会让你产生不倦的热情,钻研下去,变得更优秀。

谈提前退休

养老金在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你或许应该考虑自己给自己安排退休。

提前退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行得通,但是如果你很早就开始提前规划,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你对自己的消费有严格的纪律,就完全有可能做到。

提前退休并不意味着,从此你什么也不干了,而是让你有机会,在一个自己有热情的领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一旦你体验过,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由安排时间,你就完全回不去了,再也无法忍受那种大公司小隔间的呆板压抑的生活了。

谈”消防通道”

B计划是我们职业生涯危难来临时的消防通道。

制定B计划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人生重新开始,你会选择怎样的工作? 把这个当作B计划的起点。很多人也许会从实际出发,想着如果失去现在的工作,就先在家里休息几天,然后设法在另一家公司里面找到一份类似的工作,再在新的岗位上重整旗鼓。这不算B计划,而只是A计划的延伸。你最好把B计划当成逃离A计划的一个机会,借此追求一种梦想中期望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有最大的动力,忍受B计划的艰苦

一旦有了B计划,我建议,最好立刻动手做一些准备。不一定为了真的实施,但至少让它从一个很模糊的设想,变得稍微具体一点。千万不要只是想想而已,人生缺少的就是行动,只有迈出第一步,才有后面的旅程。

最后,如果真的到了下决心的那一天,你可能还需要一点勇气。B计划并不容易,但是提心吊胆地维持一份毫无乐趣、前景灰暗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为什么,B计划要选择那些能鼓舞自己、唤起热情的工作的一个原因,这样比较容易产生勇气。

地球产品目录

“1966年,我发起了一个 the whole Earth 运动,想要 NASA 公布地球的太空照片,后来《地球产品目录》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后来,我们就拿到了地球的太空照片,那是在一颗卫星上拍摄的,可以看到地球的完整一天,从日出到日落。我把照片排成那个顺序,我想表达一种连接,一方面是太阳的阴影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另一方面是与此同时人们在地球上的经历,他们看到日出。

我脑海中的画面是,一个漫游者日出时站在无名的路上,太阳升起来了,火车从旁边呼啸而过。这个年轻人的心情是如此自由,他有点饿(hungry),也知道得很清楚,自己对前面的道路一无所知(foolish)。”

1W小时的背后

“10000小时规则”背后的思想: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

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方法论

三大标准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大变革之中,作为个人,怎样才能生存下来,不被淘汰,平安过完自己的人生?具体的技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作为指导。它们是你前进的方向,是你一举一动的依据。如果方向错了,你有再大的本事、再刻苦努力也无济于事。

美国著名出版家 Tim O’Reilly (O’Reilly 出版社的创始人和老板),曾经谈过应该根据怎样的原则,选择人生道路。我觉得,他说的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他举出了三大标准,如果你做的事情,符合这三条,那就属于重要的事情,值得做下去。否则,你最好思考一下,是否应该就此罢手。

不要只盯着钱

青年人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太关注钱,将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钱的作用在于,你能用它来干自己想干的事。钱本身并不是生活的目的,你自己想干的事才是。钱就好比汽油,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汽油,而是为了让汽车加满油之后,去那些你想去的地方。

不要去想你怎样才能赚到钱,而要去想你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在哪里。你要相信,如果你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你就一定能够赚到钱,虽然未必很多。

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你干的事情,不能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不能抵消成本,那就别去干它。

符合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

眼光放长远。

七个最重要的职业建议(重要)

原文地址

  1. 不要别人点什么,就做什么
  2. 推销自己
  3. 学会带领团队
  4. 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5. 自己找到道路
  6. 把自己当成主人
  7. 找到水平更高的人

侯捷的职业建议

前言

原文地址

以兴趣为要

虽然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受到家庭、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从事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工作,但是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以兴趣为要。这样在工作时会很开心,在个人发展方面也会取得很好的成就。

因为只有兴趣才能使你乐在其中,乐在其中你才会产生热情,充满热情才能使你做到卓越。

正确的认知

侯捷先生将认知的重要性归纳为“认知影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他认为一个人在选择发展道路时尤其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每个人的兴趣可能会变,有些人看到某个行业有发展,有前途,因此对这个行业、这条路产生很大兴趣,这是非常可能的。但是每个人的本质基本不变,你是否甘于寂寞,是否能够与寂寞为伍?你的抗压性怎样?你的毅力强不强?你的心理素质如何?这些特质都是不易改变的,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给出这些问题的准确答案。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知后才能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

他认为做 IT 产业非常寂寞,也非常辛苦,大家可能在周末的晚上都要加班,这就要求从事该产业的人必须甘于寂寞,具备一定的忍耐力。侯捷先生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努力,曾被称为部门的“门神”,通常都是最早来,最晚走。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喜欢交际应酬,喜欢公关,就应该尽早离开这个行业,因为选择道路一定要忠实于你的本质、你的兴趣。

EQ 比 IQ 更重要

有能力读完大学的人,聪明才智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没有人可以凭借聪明就可以取得成功。尤其是在进入社会后聪明才智已经退为次要位置,人们更重视 EQ 方面的东西,包括你的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抗压性、处理危机的能力等等。

学技术要掌握本质

我们在学习技术时应该注意掌握技术的本质性、不变性和可复用性。本质的东西不易变,不易变就可复用,这三者是一体的。

在接触先进的技术时,如果我们能将它的底层结构 、本质性的东西搞清楚,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帮助。本质性、结构性的东西属于基础建设方面的问题,它对我们做项目可能不会带来直接的帮助,但在无形中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无形的通常是最宝贵的!世界上没有万变不变的手法,只有万变不变的宗旨。

刻苦修炼内功

学武的人都必须从最基本的马步、吐纳等内功方面学起,招术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内功方面的基础,招术也只能停留在基本的层面,不会到达很高的成就。

在技术追求方面也一样,我们有时候会太热心于学习业界的新技术,每一样都想沾一点。其实不必太急,基本功的东西更重要,研究得扎实一些,招术就比较容易创作了。

唯坚持得成功

坚持、毅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最重要的。有一句话说:在大树底下站久了,树阴就是你的。

侯捷先生自认才能平庸,但很能坚持。他的这个个性在朋友之间是被称道的。虽然有时坚持并不代表一定成功,但只有坚持才能有成功的机会。年轻时尽量刻苦一些,使肉体承受最大的痛苦,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享受成果。有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侯捷先生更希望大家“撑一下海阔天空”,一试再试做不成,再试一下。

失败是褒义词

”遭受挫折,并不是坏事。因为,人生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极大值函数(由所有尝试中最成功的一次决定),而不是一个平均值函数。

即使现在,我每天在生活中,还是会遭到拒绝。朋友想安慰我,但是我却要告诉他: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因为我在不停尝试。

如果你不是每天被人拒绝,那就说明你的人生目标不够远大。(If you aren’t getting rejected on a daily basis, your goals aren’t ambitious enough.)”

丘吉尔说过,“所谓成功,就是不停地经历失败,并且始终保持热情。”(Success is go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out losing enthusiasm.)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是你的勇气和进取心的最好证明。它们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把你和那些决心放弃的人拉开差距。

所以,不要害怕被拒绝,这其实是对你的肯定和褒扬

创业者

FB的标语

据说,从扎克伯格创业初期,这些标语就贴在 Facebook 的办公室,作为行动准则,激励员工。

  1.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
  2. Code wins arguments.代码赢得争论。
  3.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行动,破除陈规。
  4. Stay focused and keep shipping.保持专注,持续发布。

什么样的产品可以成功?

三个问题

开发产品时,记得问三个问题。

  1. 它有用吗?(Is it useful?)

  2. 它易用吗?(Is it easy to use?)

  3. 它用起来令人愉悦吗?(Is it delightful to use?)

五个问题

创业家孙陶然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应该问自己五个问题。

  1. 给谁用?

  2. 他们用这个产品来解决什么问题?

  3. 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有多重要?

  4. 我们的方法是否足够简单方便?

  5. 他们要付出的代价与所得是否匹配?

“当我们对市场进展不够满意时,检视这5个问题比检视广告更有效。”

谈经营模式

前言

一句话,你要想好通过哪些步骤,你的“点子”可以变成现实。在管理学中,这些步骤就被称为“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实际上是创业中最关键的东西之一。它有点像一种魔法,可以把你拥有的一切资源都发动起来,让它们设法产生现金。如果没有“经营模式”,你的创业梦想就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只不过是你脑海中泛起的一朵浪花而已;而一旦你找到了正确的“经营模式”,你的所有资产就会充分运作起来,变成了一部为你不断创造出现金的机器。

定义

通俗地说,所谓企业的“经营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即企业如何将自己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效组合,产生现金流入的一系列方法。

搞清楚自己

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属于自由职业者,还是属于企业家,两者适合的经营模式是不同的。

  • 自由职业者喜欢创业的自由,而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更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被企业管理的琐事拖累。
  • 企业家的目标是创造一项赚钱的事业(business),他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愿意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企业管理之中,哪怕每周工作60个小时也无所谓。

充分借鉴

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发明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实际上,世界上赚钱的方式就那么几种,想要发明一种全新的赚钱方法是很难的,你更应该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他人已经被证明有效的经营模式。因为既然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可能成功,所以你不至于走入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而且你还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经济危机是创业的好时机

既然危机来了,就不要浪费它。旧事物衰败的时候,就是新事物崛起的良机。对于那些注定要发生的变革,危机正是最好的机会。

经济衰退可能正是创业的大好时机。缺少竞争是有利因素,犹豫的投资者是不利因素,很难说哪个因素份量更重一点。但是说实话,它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于那些已经掌握技术的人来说,行动的时间永远是现在。

谈以后的市场

10年后的市场将远远超过今天的规模,因为我们有手机。
–Michael Moritz

谈不要在产品功能上竞争

市场定位

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易用性(usability)—-简单,美观,容易上手。它们通常不是功能最强大的,但往往是最好用的。

你必须牢记在心,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要着眼于它的功能比别人多,而要着眼于它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定位

如果市场上都是复杂的企业级工具,那就开发一个针对个人用户的简化版;如果市场上都是很正式的高端葡萄酒,那就开发一种便宜的、针对年轻人的、更休闲的酒精饮料;如果市场上都是提供长篇Blog服务的网站,那就开发一个很简单的、每次只能写140个字的网站;如果市场上都是技术性的、廉价的电子设备,那就开发人性化的、高价的电子设备。

可行的做法

下面是开发新产品时,几点可行的做法:

  1. 你不是做一个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而是做一个”不同”的产品。
  2. 你只提供部分功能,但是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3. 如果新产品的市场反响不好,增加新功能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应该重新定位你的产品,想想它能向消费者提供哪些不同的价值。
  4. 在产品设计和推广的每一个环节,都突出它的不同定位。

新方向

技术与个性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技术时代”,特征就是技术无所不在,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不再具有使用门槛,一个人就可以运作一家企业或者一家媒体。以前创业是比技术、比功能,今后创业可能就是比特色、比个性。

当个性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就成了一种竞争力。以后,你需要两样东西,帮助你成功。一样是你的能力,还有一样是你的个性。它们互相配合,造就出独一无二的产品,令其难以被其他产品或技术取代。考虑到人的能力很难大幅超出其他人,那么个性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个性是一种稀缺品。个性普通的人到处都是,个性独特的人非常少见。如果你非常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还能得到广泛欢迎,你本人就是一种稀缺品。

技术是冰冷和没有人性的,技术越是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就越需要人性作为平衡和纠正。技术正在很多方面胜过人类,而人性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因而变得更明显了

番外 乔布斯

前言

这篇文章值得每一个非IT从业人员阅读。

乔布斯和癌症抗争的八年

经典语录

  • 我决定要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
  •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在后来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 我很清楚,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爱我所做的。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
  • 只有爱你所做的,你才能成就伟大的事情。如果你没找到自己所爱的,继续找,别停下来。就像所有与你内心有关的事情,当你找到时你会知道的。
  •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其他人的观点的噪声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
  • 成为墓地里最有钱的人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夜半上床时,对自己说:你做了些了不起的事情。这对我很重要。

文章标题: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小记

文章作者:RayJune

时间地点:又玄图书馆

原始链接:https://www.rayjune.me/2017/03/17/for-future-survivor-note/

许可协议: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